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教学研讨
“银”“河”联动 深度研讨为衔接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蔡腾飞

  “衔接”,是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转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的新使命、新课题。

  专家导航  顶层设计明方向

  早在10月13日,小学部邀请市教科院王俊博士来校指导,确立了“基于自然衔接的‘河海智造'理论架构与实践转化”的研究方向,以及幼小衔接与中小衔接两个不同节点的“衔接”思路,明确了近三年的研究重点为幼小衔接。

  直击现场  全程观察析其变

  11月4日,小学部特邀常州市银河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吴亚英携团队走进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课堂,用半天时间对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全程观察。

  银幼的老师在幼儿行为观察方面有自己成熟的研究成果,他们不仅从不同的观察视角记录学生的“变”与“不变”,还利用课间,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自由式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儿童升入一年级后的发展情况。

  本次听课涵盖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道法六门不同学科,重点观察了四个班21位学生,以便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洞察本届学生在幼小衔接中的整体情况。

  反馈联动  真诚交流促衔接

  11月6日下午,吴园长和她的团队再次来到河海实验学校,与小学部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首先王冬娟校长介绍了小学部的教育追求、整体规划、培养目标以及目前的教育实践。随后银幼的观察团队就课堂的观察记录分析跟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准确的数据、科学的分析、生动的讲述,令在场的老师由衷地佩服和赞叹。

  接着,课程部蔡腾飞老师和年级组长陈翠茹老师分别就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各学科目标、学段目标以及一年级组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八项能力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享交流,增进了银幼老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与认同。

  最后,吴园长给老师们分享了她“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她通过对听课现场教师行为的分析,提出教师要“关注儿童兴趣”“无论何时要知道孩子们去哪里了”“眼中要有每一个孩子”……吴园长独特的眼光、专业的精神让小学部老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暮色降临,研讨依然在激情延续……最后,王校长就本次幼小联动的后续推进,为小学部老师留下了三个跟踪性思考题: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问题、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问题、学生成长背后的家校沟通问题。

  “衔接”,不仅发生在学段之间,也发生在年级之间,更发生在学科教学与学生工作之间,如何让“衔接”走向“自然”之境,需要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形成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提升新境界。

  附:教师感悟

  陈翠茹:本次幼小的联动让我对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老师们的观测反馈中,知道了在关注孩子外在行为表现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的情感和思维是沸腾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有站在儿童立场,进入孩子的宇宙,教育才会变得智慧,变得灵动。

  王婧:易老师带着具体数据的分享让我感受到她对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满满的爱,只有充满爱意的目光才能观察到孩子那么多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怎样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在吴园长的专业引领下,我也在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每天、每时、每处都关注到孩子?有没有只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孩子兴趣的维持?基于观察,后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

  李紫君:今天的活动上,吴园长提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深有感触。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玩”的状态转换到“学”的状态。在很多时候,有的学习并不吸引人,但是孩子还要尽快适应相对枯燥的学习。这时候,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爱好学习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那么在兴趣这个最好动力的促进下,就能够相对迅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探索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让课堂充满乐趣。

  万欣嘉: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银河幼儿园老师们的智慧。尤其在家校沟通方面,刘老师的教育机智与对孩子的关怀令我肃然起敬,她灵活的方法,切实为孩子考虑的态度才是真正打动家长的法宝,我从中受益匪浅。

  赵娟:感恩王校组织这样一次和幼儿园老师的交流分享会,首次以这样的形式接触幼儿教师,听吴园长和老师们讲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从另一个角度让我认识到我作为小学教师的不足。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到低龄段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在知识的渗透方法上更多的设计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同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管媚婷:银河幼儿园的教师团队是一个研究型的团队。对于儿童,他们不仅是一个施教者,更是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和研究者。这次交流对我们一年级教师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提供了很多数据和理论支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站在儿童立场去观察并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要给予更多耐心和个性化的支持,一起期待他更多的可能性。

  李聪:本次幼小衔接,让我受益匪浅,各位幼儿园老师的精彩发言让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学生。特别是吴院长的发言,让我知道在课上去指导学生时如何更好的站位,如何利用学生的力量去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在课上给学生设置一个小目标,使学生更加喜欢我的课,课堂纪律看起来更好。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希望有机会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促进大家一起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京豫:今天的交流会历时两个小时,虽然短暂却收获满满,吴园长和众位银幼的老师以故事的形式侃侃而谈,使我在对待孩子、对待教学的认知和理念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欣喜莫名。

  易老师谈到了学校“知名”选手,从字里行间既能看到她和万诚交流时的独具匠心,更能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慈爱,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浓厚的情谊让我动容,也只有这样的贴心细心关心才能真正的让孩子得到充实的成长。

  吴园长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阐述了如何将教学如春风细雨般融进生活的点滴中,颇有大巧不工重剑无锋的大家风范。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味的给予,更需要促进独立,激励自主,让孩子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引导并放手让他们去生长,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在教学上吴园长的点拨也让我受益匪浅,对待低年级的孩子,不能拿高年级的教学生搬硬套,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课程设计逻辑性、教学性固然重要,趣味性、指引性恰似那佳肴中的调味品般不可或缺,设计生动的卡片、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在教学中不断获得新的刺激点,专注、兴趣自然产生,所谓大巧不工恰在于此。

  王校最后的结语,发现可能性,培养可能性,成就可能性,既概括了会议的内容,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幼小的交流就是可能性的发掘和探究的一把宝贵的钥匙。

  在会后高立泽老师来到我们身边,她询问了关于学生“八项能力”评测是否有标准参照,更提出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发现、探究、培养孩子的能力,我相信这次交流,大家都受益匪浅,并且很快就能展开更多的交流,在可能性的开拓中寻找到更多的果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